“安倍經濟學”難阻日本經濟頹勢
二季度速報可謂是對經濟形勢的真實反映,安倍經濟學未能促進國民收入增加,從而拉動消費,也未能提高廣大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
17日,日本內閣府公布了今年4月至6月份國內生產總值(GDP)速報,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后比上季度實際減少0.4%,折算成年率下降1.6%。至此,日本經濟已連續3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凸顯出市場對“安倍經濟學”前景感到擔憂。
2012年底,安倍再次執政后提出的經濟戰略包括以量化寬松為主的金融政策、以擴大公共支出為主的財政政策、以振興民間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政策。今年打出的新經濟增長戰略又包括產業再興計劃、戰略市場創造計劃、國際拓展戰略等內容。這就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從執行結果看,安倍經濟學是大企業經濟學,日本國民大眾鮮有受益。二季度速報可謂是對經濟形勢的真實反映,也是對安倍經濟學的最嚴厲評判。問題的實質是安倍經濟學未能促進國民收入增加,從而拉動消費,也未能提高廣大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益。
從消費看,日本GDP中消費占據60%,如今消費不但未拉動GDP增長,去年GDP中消費占比反而比上一年度下降3.1%。其原因是全社會工資收入未能同步上漲。去年以來,雖然一些大企業的員工工資收入有所增長,但大量的中小企業員工工資并未同步增長。日本70%的員工在中小企業就職,面對日元貶值帶來的物價上漲2.8%、職工收入僅增加1.3%,等于實質收入下降了1.5個百分點。特別是日本企業放棄維系社會穩定和經濟增長后勁的終身雇傭制,大量采用勞務公司的派遣工。這些大量年輕的非正式員工的出現,使社會基層的收入狀況變得越來越不穩定。
從企業政策看,為減輕企業壓力,日本政府在本財年將企業稅從34.62%削減至32.11%,加之日元貶值后大企業的海外子公司利益回流加大,令大企業利潤日益豐厚。日本經濟規模中,中小企業占98%,每一家生產型大企業的周圍都有數十家甚至上百家與之配套的中小企業,近兩年大企業的收益增加后并未反饋到這些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產品主要投放國內市場,而原材料依賴進口,因此日元貶值令原材料進口成本增加。大阪商工會議所的調查顯示,日本關西有63.8%的中小企業認為,如果日元匯率長期維持在目前低位,將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從稅收政策看,去年4月日本消費稅從5%增加到8%,嚴重抑制了國內消費。從歷史上看,日本的每一輪增稅都對之后的消費造成影響。1997年消費稅從3%上漲到5%時,增稅前的突擊消費規模為2萬億日元,去年增稅前突擊消費據說達到3萬億日元,前期的突擊消費需要很長時間方能消化。按現有計劃,2017年4月日本消費稅將提高到10%,對市場的影響可想而知。
從企業效率看,除大型生產企業外,日本眾多企業效率相對下降。相比上世紀80年代日本4.4%的平均GDP實際增長率,90年代這一數值僅有0.9%,因此迄今被稱作“失去的20年”。特別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生產效率低下。如今日本制造業企業員工、設備等資本的生產效率相當于上世紀70年代的2.8倍,但服務業等非制造業僅相當于同期的1.2倍,特別是金融、保險、零售等行業的生產效率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甘利明稱,二季度速報為“臨時性增長下滑”。他說,隨著收入環境的改善,個人消費會逐步改善,因此預測日本經濟景氣將緩慢恢復。不過,由于“安倍經濟學”動力不足的狀況已被市場看得很清楚,日本社會及經濟界抱樂觀態度的人恐怕不多。(中新網江西新聞轉載)
-
余佳文為空頭承諾道歉 90后網絡創業要防泡
在國家政策層面鼓勵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背景下,如今在中國創業的門檻已經非常低了。...
-
試點一年僅簽約12戶 以房養老“蛋糕”好看
徐 駿作(新華社發)2014年7月1日起,中國保監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住房反向...
-
中國發力流通體制改革 疏通“大動脈” 給
流通業一頭連接生產,一頭連接消費。流通業的發展既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又是大眾...
- 日新聞排行榜
- 周新聞排行榜
- 月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