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果漸顯:中國經濟依然前景向好
從2015年以來的政策操作來看,央行搭配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流動性供給,有效彌補因外匯流入減少和市場主體持匯意愿變化形成的流動性缺口,保持流動性總量充裕。
業內人士表示,在穩增長政策加碼的背景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預計近期多項穩增長措施將陸續推出,如萬億元專項建設債券、第二批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等。這些措施的出臺,將進一步刺激基建投資的增長,加快基建投資步伐。
上半年,雖然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宏觀數據有所承壓,但中國經濟的前景令人充滿信心。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對中國的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即年度經濟評估報告)。在報告中,IMF整體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以及宏觀政策調控給出了較高的評價。就此,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IMF預測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8%,這一數字還是偏謹慎了一些,今年下半年GDP環比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全年GDP增速達7%左右的概率較大。業界對中國經濟未來的信心源自何處?
經濟企穩跡象明顯
繼7月份國家統計局發布2015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以來,大多數省份已在統計局官方網站公布了GDP數據。其中,25個省份跑贏全國7%的增速,西部地區成績亮眼。重慶、貴州、天津增速位列前三,最高增速11%。受能源產業下滑影響,黑龍江、山西、遼寧等省份增速較慢??傮w來看,上半年各地GDP增速均快于一季度,二季度地方經濟普遍提速。
結合上半年GDP、物價、消費和投資等一系列重要指標來看,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9.6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個月回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在5、6月份連續兩個月回升。
與此同時,上半年新增貸款增加6.6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5%,比去年同期高出20個百分點,但并未對沖社會融資總量下行,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8.8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6.6%。7月份,雖然中長期貸款創18個月新低,顯示國內需求仍舊疲軟,但是新增貸款大幅提升。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并且,下半年經濟增長好于上半年或成大概率事件。
降息降準效果顯著
從2015年以來的政策操作來看,針對前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物價漲幅回落、外匯占款變化較大等問題,央行搭配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流動性供給,有效彌補因外匯流入減少和市場主體持匯意愿變化形成的流動性缺口,保持流動性總量充裕。從去年11月降息開始,在過去的幾個月內,央行降息4次共1個百分點,為歷年來少見的“頻率快、幅度大”。在降準方面,今年以來央行共進行了兩次全面降準以及三次定向降準。
今年4月份,中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曾跌至10.1%的歷史較低水平,此后逐月回升。雖然市場人士普遍預計,隨著央行降息降準政策效果逐漸顯現,未來數月M2有望回升,但6月末增速達到11.8%仍然超出多數分析人士的預期。
降準降息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據央行調查統計司提供的數據,2015年以來,隨著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回落,企業融資成本持續下降。經央行全面評估后發現,截至2015年6月,企業整體融資成本為6.32%,比上年末下降68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下降85個基點。
7月份的數據更為樂觀。據央行統計數據,我國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8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當月末,M2同比增長13.3%。央行數據顯示,我國7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90.27萬億元,同比增長15.5%,7月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8864億元。
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速較快,主要是因為穩增長政策帶動長期貸款投放,實體經濟投資意愿回暖帶動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同時,房地產市場回暖帶動個人住房貸款發放,地方債置換進展順利,增強地方政府項目融資能力。貨幣信貸適度增長,有利于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內需的支持力度。M2增速回升較快,主要原因是降準降息政策效應的持續釋放。
多項穩增長措施或推出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穩增長政策加碼的背景下,未來多項政策的逐步落地將進一步推動基建投資的步伐?!?/p>
財政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財政支出同比增長24.1%,增速較上個月的13.9%大幅提升。
同時,7月份中央財政支持力度顯著增加,中央本級財政支出增長48.6%。分類別來看,民生保障和基礎設施相關支出增速較快,1至7月份,節能環保和交通運輸支出累計同比增長19.3%和17.8%。
業內人士表示,在穩增長政策加碼的背景下,積極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大作用。預計近期多項穩增長措施將陸續推出,如萬億元專項建設債券、第二批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等。這些措施的出臺,將進一步刺激基建投資的增長,加快基建投資步伐。
除財政支出助力基建投資外,“一帶一路”的穩步推進同樣帶來了大量的基建投資機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上半年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0個國家承攬對外承包工程項目1401個,新簽合同額375.5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43.3%,同比增長16.7%。其中,新簽合同金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37個,累計合同金額309億美元,主要涉及電力工程、通訊工程、房屋建筑、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建設等領域;完成營業額297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的44%,同比增長5.4%。
對于當下新一輪穩增長措施是否在重走老路的質疑,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這是應對經濟下滑的過渡性安排,目前投資空間仍然存在,下一步主要任務是提高投資效率與質量,例如,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不僅能促進相關公路鐵路投資,也能縮小三地差距,實現城市發展的規模效應,中國經濟具有足夠的韌性逐步消解下行壓力。(中新網江西新聞轉載)
-
余佳文為空頭承諾道歉 90后網絡創業要防泡
在國家政策層面鼓勵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背景下,如今在中國創業的門檻已經非常低了。...
-
試點一年僅簽約12戶 以房養老“蛋糕”好看
徐 駿作(新華社發)2014年7月1日起,中國保監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住房反向...
-
中國發力流通體制改革 疏通“大動脈” 給
流通業一頭連接生產,一頭連接消費。流通業的發展既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又是大眾...
- 日新聞排行榜
- 周新聞排行榜
- 月新聞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