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3700萬:河南扶溝如何做大互聯網+農業?
8月12日, 河南扶溝呂潭鄉,30多度的高溫讓人熱汗直流,老王的西瓜地里又來了一批看西瓜的采購商,老王今年種了150畝的黑美人, “以前都是自己拉出去賣,自從在手機APP上發布了信息,每天都有十幾個采購商詢問西瓜情況,現在我在地里就能把西瓜買出去?!?/p>
目前,在政府的引導下,扶溝縣超過50%的種植大戶和代辦都在用一畝田手機APP發布售賣信息。來自扶溝農業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到7月中旬,扶溝農民通過一畝田達成農產品交易的金額超過3700萬。這也意味著,在使用農業電商增加農民收入方面,扶溝縣政府已經悄然走在中原地區的前列。
電商邏輯:招本地年輕人為農民服務
記者獲悉,一畝田進入河南扶溝不足5個月。今年3月前,當地的農民基本都不清楚這個名為“一畝田”的手機APP是什么東西。不過,在一批年輕人的不斷努力下,越老越多的人通過手機找到商機,一畝田在當地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范勝利是一畝田當地年輕員工之一,也是土生土長的扶溝人,2014年從西安體育大學碩士畢業后,他在縣里學校當體育老師。后來他決定創業種果樹。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上網查果樹苗時發現一畝田有大量供應信息。在一畝田正式開辟扶溝辦事處時,范勝利和其他6位年輕人成為了本地團隊的第一批員工。
盡管扶溝政府和一畝田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但是在當地教育農民通過手機賣東西,對于范勝利他們來說,依然是非常艱難的工作,“開始的時候他們都以為我們是推銷化肥農藥的,也不怎么搭理我們。后來我們帶采購商過來,他們才慢慢相信我們?!狈秳倮f。
為了說服縣里的主要客戶,范勝利和他的小伙伴們幾乎跑遍了每個村莊。 “那個時候,我們六個人只有一輛車,經常坐公交去村里面跑,有的時候天晚錯過公交,只能走路花兩個小時回到縣里?!狈秳倮耐虏芪凝堁a充說。

4月中旬,有一個采購商在扶溝尋購西紅柿,比較著急,但是當地的西紅柿都沒成熟。通過一畝田好容易找到一家合適的供應商,中午大棚溫度特別高,一時找不到工人采摘。一畝田幾個員工就光著膀子幫忙摘了一下午。曹文龍回憶說: “那時候又熱又累,但心里挺高興的,因為這件事,農戶采購商更加相信我們了?!?/p>
千畝胡蘿卜“觸網”不愁賣:遠銷中南亞
周口越秀生態農業科技園區基地負責人楊紅光也感受到了移動電商的魅力。他今年種了1550畝胡蘿卜,開始時銷路比較困難, “在一畝田上發布信息后,很多采購商都跑過來看貨”。由于不少采購商都是外地的大客戶,運輸需要打冷處理,楊紅光干脆建了個 1000平方米的冷庫。
“我們種的時候沒想能賣到那么遠,現在客戶多了不愁賣了,建冷庫自然有必要了,每畝胡蘿卜多賣了600元,這一批就多賺了10萬元?!?楊紅光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這些胡蘿卜還被輾轉賣往越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
不僅賣胡蘿卜,楊紅光還通過一畝田平臺將以前作為垃圾處理的胡蘿卜纓賣給了鄢陵一家飼養企業做飼料。這也是楊紅光從來沒有想過的商機。
據悉,目前一畝田在扶溝本地招募的員工已經達到了11人。范勝利他們除了幫助楊紅光這類的合作社、種植大戶使用手機APP發布供應信息外,還每天跑到田間地頭,和農民打成一片,甚至幫助農民科學生產和解決各類生產困難。
(中新網江西新聞轉載)-
余佳文為空頭承諾道歉 90后網絡創業要防泡
在國家政策層面鼓勵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背景下,如今在中國創業的門檻已經非常低了。...
-
試點一年僅簽約12戶 以房養老“蛋糕”好看
徐 駿作(新華社發)2014年7月1日起,中國保監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住房反向...
-
中國發力流通體制改革 疏通“大動脈” 給
流通業一頭連接生產,一頭連接消費。流通業的發展既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又是大眾...
- 日新聞排行榜
- 周新聞排行榜
- 月新聞排行榜